浸染山水,守望明天——致敬奋斗在一线的扶贫干部
作者:丁晓璐 来源:华润万家 发稿时间:2019-08-20
0

如果只是针对现有的贫困户研究怎么脱贫,而不研究产业发展的话,村民还是没有保障。只有村子富了,老百姓才能富,大河有水小河不干,我们一步就踩到底,就是乡村振兴。

——辽宁省兴城市朗月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王科伟

2018年初,王科伟主动请缨参加扶贫工作,作为华润万家驻村第一书记,被派驻到辽宁省兴城市白塔满族乡朗月村。成为“王书记”前,他是华润万家辽宁公司商品部生鲜采购室高级采购经理。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深知贫困地区农民生活的艰辛”。

朗月村经济基础薄弱,村民生活难以为继。面对这样的现状,王书记迅速进入角色,参与村内事务,事事想在前面、走在前面、做在前面。

在得知朗月村部分村民存在“用水难”问题后,王书记立即向上级部门申请更新发电供水设备,让村民喝上了自来水;了解到朗月村小学缺少户外体育设备和音响设施后,王书记积极联络万家东北区党委,在党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村民家里有困难,都愿意找新来的“第一书记”。

朗月村人多地少,种植结构单一,土地收益很低,而在王书记看来,这里有山有水有地,只是这些资源都在沉睡而已。

实现当地的振兴,首先必须要调整种植结构。经过一年的调研和缜密分析,并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朗月村确定了“蔬菜温室大棚”产业扶贫的发展方向。

为了保障销路,2018年6月,王书记为村里注册了“兴城市朗月润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万家的鼎力支持下,2018年10月,合作社与万家超市签订了正式的蔬菜供销合同,打开了朗月村对接市场的窗口。

今年3月,朗月村的西瓜、红薯等产品顺利进入万家辽宁各门店销售;温室大棚项目也已进入招投标环节,计划于今年8月全面展开。

王书记驻村前,很多村民缺乏劳动致富的积极性,对乡村振兴没有信心。但今年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成功后,村民们逐渐树立起了振兴家乡的信心。

王书记说,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经济振兴,但重中之重还是“人心”振兴,只有转变农民的致富意识和传统种植观念,让所有村民团结起来,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地开花。

奋斗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往往面临着贫困地区条件差、工作量大、缺少资金、项目推进缓慢等困难,但王书记谈到这些不易和压力时只简单地说:“锲而不舍、坚持推进”。

反而是在谈到朗月村的未来时,他言辞侃侃,显然心中已经有了一幅蓝图:未来,朗月村还要引进科技型种植技术,打破种植时间、空间局限,提升土地收益,培养农业发展技术人才,2020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结构调整……

“最初吸引我加入华润万家的,是它的“家文化”,对员工“小家”的关爱和对社会“大家”的关怀。”

多年来,万家以“连接每日生活,服务千家万户”为愿景,关注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践行央企社会责任。王书记驻村的经历就是万家结合自身资源推出的精准扶贫项目—“万家焕乡计划”的一部分。

目前,这个项目已在贵州、江苏、辽宁、新疆等地的贫困地区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扶贫成果。

在对朗月村的帮扶过程中,万家秉持“输血式”地改善当地基础条件、“造血式”地提升村民生产技能的理念,充分发挥万家的门店优势,通过万家的平台,撬动整个地区的整合力量,共同参与朗月村的发展与振兴,切实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对接到全国各地的“大市场”,让乡村崛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乡路悠长,指向要奔赴的战场;古村贫巷,尽头满是期盼的目光。扶贫干部们翻山越岭,披星戴月,是为了那片滚滚的麦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