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大国顶梁柱
作者:吴嘉伟 来源:华润水泥(汕头)有限公司 发稿时间:2019-08-20
0

1938年夏,一间不起眼的贸易商号“联和行”在香港中环开张了,标志着华润从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创业征程。八十年雨露润泽,华润早已将自己的发展之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结在一起。回首八十载峥嵘岁月,从一家外贸公司成功转型为以实业为主体的多元化集团,靠着绝不服输的劲头与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个又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被烙印上华润标志性的橙色logo,而在华润多元产业领域中,华润水泥,更是在其发展道路上,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争当大国顶梁柱的故事。

2018年10月23日,被外媒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举行通车仪式,其威武雄壮的身姿一桥飞跨三地,习总书记评价其为国家工程、国之重器,而构成这一座沟通粤港澳大湾区超强“脊梁”的,正是华润水泥制造的润丰牌高性能硅酸盐水泥。正是有了华润水泥和大桥设计建设方及所有参与建设的一线工作者这样有责任有担当的“顶梁柱”,才能让这座超强“脊梁”雄伟屹立于伶仃洋珠江口,屹立于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然而谁曾想,现在无时无刻不在参与着各类国家超级工程的华润水泥,竟是从1998年东莞一个小小的粉磨站起步的。

华润一开始进军水泥行业,并不像进军其他产业领域那样拥有宏观精准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开始的每一步,都走得分外曲折。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作为进军水泥行业桥头堡的东莞水泥厂在成立之时由于复杂的股东结构,使得决策到执行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最后整整历时四年才建成投产;二是一开始便在行业认识不够全面、设备及熟料依赖进口、投资成本高等诸多原因的限制下夹缝求生;三是建成投产之初又恰好碰上亚洲金融风暴危机,内地水泥需求低迷。在这条征途上刚起步便碰上了“三只拦路虎”,东莞水泥厂投产当年销量可想而知,仅仅20万吨,两年便亏损一个亿。浩浩荡荡的进军之势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之下,眼看已到了破釜沉舟之际,如无法尽快扭亏为盈,很有可能便要退出这个行业。但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华润水泥这个巨人在成长为大国顶梁柱之前,也必然要经历各种磨砺,在临危受命开赴“桥头堡”救急的周俊卿(时任华润机械五矿集团副总经理)等人领导下,大伙开着小车,装着两袋水泥到处跑,一点点敲开市场的大门,就是凭着这样一股永不服输如水泥那般坚韧的狠劲,东莞水泥厂在2000年、2001年产量分别达到了90万吨、110万吨,开始扭亏为盈并逐步成为东莞高标号水泥市场第一品牌、深圳三大水泥品牌之一。

解决了市场,原材料的咽喉还依然控制在日本股东手里,不甘服输的华润水泥人明白,只有挣脱出这种产业链上游被扼住的窘境,才能在成本和盈利的天平上有更大的主导权。于是通过不断的考察摸索,最终选择广西作为这个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既有矿山资源,又有西江水道可为物流运输提供便利,再者还靠近珠三角消费市场。就这样,华润水泥在争当大国顶梁柱之路上,又向前迈出坚定不移的一步。也正是这一步锁定了继续前行的正确方向,从成功并购广西第二大水泥企业红水河水泥,成立了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到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和华润水泥(贵港)有限公司的建设投产,标志着华润水泥占领了沿西江流域优质石灰石资源的“高地”,真正解决了资源瓶颈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华润水泥“两点一线”的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

尝到了沿江发展所带来的物流运输及资源获取双便利的阶段性“胜利果实”之后,华润水泥继续提出“沿江沿海”的扩张战略,一步一个脚印,从肇庆、湛江、江门、佛山、汕头、上思、南宁、富川、北海、武宣等多个市县到福建大区、海南大区等区域均布局有华润水泥或混凝土生产基地,筑梦的蓝图逐渐变为现实,巨人正为成长为大国顶梁柱不断地磨练自己的臂膀。2009年10月6日,华润水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巨人昂首挺胸,砥砺前行,眼光放远至全国版图,开始走出华南、进军华北、西南,为成为受人尊重的世界一流水泥企业这个目标不断奋进着,不管是尔后的品牌再塑(统一“润丰水泥”品牌策略),还是开始寻求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路(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项目的成功),亦或是开始不断加大投入到创新研发之中(华润水泥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华润水泥已然从一个行业小婴儿成长为敢于担当大国顶梁柱的巨人。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壮丽诗篇,一笔一墨皆是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奋书写。而在各个产业领域辛勤耕耘的华润人,数十年间有多少坚定不移的笃定前行,又有多少不惧失败的开拓创新,一代又一代拼搏前进的华润人,众志成城,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